登录
|
立即注册
开启辅助访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席搜索
百度搜索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资讯
前沿
论坛
BBS
群组
Group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首席设计
»
论坛
›
设计漫话
›
绘画雕塑
›
浅谈东晋谢赫“六法”
浅谈东晋谢赫“六法”
[复制链接]
742
0
武弁
发表在
绘画理论
2024-3-24 06:40:16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张远鸣 高晨
摘要:谢赫“六法”是中国传统画论的精华,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历代的艺术家都对它进行过深入地研究、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丰富了它的内容。
关键词:谢赫;六法;气韵生动
“六法”是中国绘画艺术“千载不易”的创作和品评标准,最初是由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谢赫只为我们粗略的勾勒了一个绘画理论体系并未对其内涵加以详解,后世对“六法”的理解加大了难度,同时也留下了更大的解释空间。
一、六法内涵
六法论产生于人物画时代,后逐渐被运用到后起的山水、花鸟等所有中国画的领域,本意是品评的六种技艺。第一法气韵生动,是六法的核心与灵魂,讲绘画之神。气韵则是人物画中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从人的形体中表现出的风度气质,简单来说,就是绘画要使绘画对象的神态要像,“气韵”这一概念从诞生起就包含了深沉的道家思想,为历代画家的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和标准,成为中国绘画审美的至高法则和审美取向。二法骨法用笔讲绘画之功,骨法用笔体现在精神层面,作者的精、气、神都体现在用笔的力度上,在人物画中,关键就是他的神态和气韵,需要通过他的“骨法用笔”来表现生命力。三法應物象形,讲绘画之型,是将事物的形象和绘画者的态度相融合,他追求的是准确描述事物的本来面目,更深层理解便是物象的本质即心、即神、即气。应物象形在绘画、实践、雕塑乃至整个艺术实践不断更新,更应加强应用传承。四法随类赋彩讲绘画之色,在中国画中是为了取意,而不是为了表现客观的、具体的真实色,以物象本身的色彩属性作为用色基础,强调情感的抒发和色彩的意向性和装饰性。五法经营位置讲绘画之构,它是六法的布局观,说的是绘画的章法布局等,《历代名画记》曾评价经营位置乃绘画之总要,不仅包括画中各个元素之间的构成,还包括整个画面的结构、格局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感受等,构图协调呼应是否合宜这就需要创作者灵活的运用构图法则、大胆创新,将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合彰显主体情感哲思。
六法传移模写讲绘画之法。是说提高艺术表现力的方法,一般来说含义有二:一是临摹古代先贤的作品,二是指对现实物象进行写生气韵生动固然居领要地位,但是它是以其他五法为前提与基础。
二、对后世及各领域的影响
六法有两种作用:一是看画用的,一是学画用的。看画用的是依照六法的次序自上而下,学画用的是依照六法的次序自下而上,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专如评画而写的,所以用看画的也就是鉴赏家、评论家的次序,自上而下,自大而小,自全体而部分,自精神而实质,条理清楚,秩序井然。葛作路指出:谢赫的“六法”论主要贡献在于使绘画理论脱离了零散片面阶段,上升为自成体系的理论水平。也有现代学者认为:顾恺之的画论是谢赫六法的基础,并质疑在谢赫之前已有六法,虽谢赫创造了“六法”但追溯其根源六法论形成最初应是源于顾恺之的。张彦远对谢赫六法作新的阐述,并成为最早、最有影响的解释者,强化了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中国画审美取向,他强调意在绘画中的作用,“意在笔先”中国画的审美主要就是审意,即求“气韵”意高于用笔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取向对其后写意绘画的进一步发展,唐末时期人们对逸品画风的崇尚与偏爱,以及宋元以后的文人画的兴盛和发展,都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和影响。宋代极其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极力追求神似而摒弃外形的绘画主张的绘画标准则是对古代形神论的扭曲,虽然他极力主张向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靠拢,但他这种观点是对有机整体的六法的人为的孤立和分裂,离开其余五法,气韵生动便是空中楼阁。
三、六法的断句问题
六法的断句问题直到今天关于断句和标点法孰是孰非依然还在争论,除了钱钟书等人对严可均的标点赞同以外,学术界大都还坚持自唐代张彦远以来四字相连(“气韵生动”等)的句读,因为关于谢赫最早引用和最早解释正出自于《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严可均在文体上之所以这样表述是受到当时佛经、讲经的影响,这表现在每说“法”即说一个是也,朱良志先生认为钱钟书先生的句读不够准确,张彦远的更为简洁顺畅,有符合开篇的语气,并没有钱先生所说的六个“是也”的冗赘表述,此外,张彦远离谢赫时间最近,所以记载当为可信。
六法并不是谢赫独创的,是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加以综合、分析,写成了有组织、有系统的条文。用这简单的条文,可以集中概括一切画法,使散漫无记的画法,有了明了的规律,是学画的人和看画的人都可以有一个标准,由此也指导了以后一千多年的绘画的发展如历代画家所重现。在历史上,它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出现了无数大师和旷世杰作。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台北:学生书局,1983.
[3]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宽武.从“六法”看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观念[J].东方艺术,2004(S2).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
转播
评分
分享
搜索
本版
帖子
群组
用户
热搜:
首席设计
金鼎装饰
版块推荐
百宝箱
My 布拉格
无边框Z9
Z9Max
Z9mini
nubia动态
问题 & 建议
资源分享
爱拍
同城会
牛仔生活
查看论坛所有版块>>
每日签到
论坛任务
摄影技巧
跳蚤市场
互助问答
论坛导读
申请内测
红包中心
每日摇一摇
活动中心
网站地图
官方旗舰店
图文热点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握竹叶的叠加
画竹叶的技巧有哪些
画竹叶也可以用墨去表现,画竹叶时通过墨色变化能表现出其淡雅高洁的品格,也可适当增
董寿平竹子国画作品集
中国画中的竹子,其美感往往源自墨色的巧妙运用。墨,这个深邃而神秘的元素,在中国画
髡残山水画,是遗民泪与禅门钟声在宣纸上的
髡残的山水画,是遗民泪与禅门钟声在宣纸上的一场悲壮涅槃。这位石溪和尚笔下的峰峦,
古代众多著名画家之中,谁的兰花作品最佳?
枯木 兰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文化传承,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花卉之一,梅、兰
更多
精华推荐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
画竹叶的技巧有哪些
董寿平竹子国画作品集
髡残山水画,是遗民泪与禅门钟声在宣纸上的
古代众多著名画家之中,谁的兰花作品最佳?
清画│渔樵耕读伴双清,远寺夕照北固山
没骨花卉创始人|恽寿平
浅释谢赫“六法论”
更多
社区学堂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
画竹叶的技巧有哪些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握竹叶的叠加
画竹叶的技巧有哪些
画竹叶也可以用墨去表现,画竹叶时通过墨色变化能表现出其淡雅高洁的品格,也可适当增
董寿平竹子国画作品集
中国画中的竹子,其美感往往源自墨色的巧妙运用。墨,这个深邃而神秘的元素,在中国画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在线客服
客服微博
产品咨询
售后中心
关注我们
手机客户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400-800-8888
周一到周日 8:30-20:30 (全年无休)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8-2015
首席设计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30015号-5
客服QQ: 2977316640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