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恽寿平《双清图》
▲清 恽寿平《双清图》
纵88.2厘米 横54.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双清图》是“清初六家”之一恽寿平临仿宋代画家扬无咎和赵孟坚笔意的作品。
图中,一株梅花冰魂玉蕊,凌寒盛放;梅下几株水仙亦仙姿绝尘,柔中带骨。
全图用笔工细但内蕴劲健之气,生动刻画出梅花和水仙的清绝气度,正如清初名家王翚所赞“玉面鼠须,墨光幽澹,非时史所能梦见也”。
2.钮学《渔樵耕读图》
▲清 钮学《渔樵耕读图》
纵147.5厘米 横78.5厘米 西泠印社藏
《渔樵耕读图》描绘的是渔民浮家泛宅、樵夫担柴过桥、耕夫驭牛犁地、士人读书课子的情景,展现了桃花源般的乡村生活。
渔樵耕读是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少文士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园。
本图将这四种生涯合绘于一图,以效仿宋人的工细笔法,抒写出古时文士的田园理想和山水情怀。
3.王鉴《北固山图》
▲清 王鉴《北固山图》
纵102.5厘米 横47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北固山图》绘“京口(今江苏镇江)第一山”北固山之景。
图中主峰居中耸峙,四围群峰拱卫,其间点缀修竹茂林、板桥村舍、潺湲溪流等景致。
画幅上方另有三则与画作内容紧密相关的跋文,整体有灵秀出尘之韵。本图笔墨繁密细秀,展现出王鉴的仿古功力。
跋文为后世研究王鉴的行迹和画坛地位提供了重要参照。
4.吴石仙《远寺夕照图》
▲清 吴石仙《远寺夕照图》
纵104厘米 横51.7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远寺夕照图》是清末以融合中西画法而闻名的“海派”画家吴石仙的代表作。
该图绘山林夕照之景,山势雄峻欲倾,草木葱郁繁茂,有人于草庐中仰观山色,有人泛舟垂钓,也有高士正携童子过桥。
在清末西学东渐的风气与上海浓重的商业氛围中,吴石仙中西结合的画法虽一度遭受“笔力羸弱”的批评,但其画作获得了当时市场的肯定,也为传统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5.八大山人《杨柳浴禽图》
▲清 八大山人《杨柳浴禽图》
纵119厘米 横5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杨柳浴禽图》描绘八哥洗浴后梳理羽毛之态。
图中枯树向右攲斜,几欲倾倒,幸有岩石支撑;一只八哥洗浴完毕,站在枯树枝头梳理羽毛;
上方几支柳条探入画中,枯秃无叶而随风飘扬,烘托出几分寒意;留白的背景既似浩渺烟江,又如穷壑幽谷,给人杳无凭依之感。
全部笔墨简约,以奇取胜,传递出画家晚年遗世独立的冷寂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