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古代众多著名画家之中,谁的兰花作品最佳?

[复制链接]
68 0
枯木

兰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文化传承,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花卉之一,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兰花同菊花、水仙、菖蒲一起被誉为“花草四雅”,可以说,兰花是最能代表文人气质的花卉。兰花具有端庄之相,飘逸之态,又兼王者之香,仙人之神;传浩气于宇宙,播芳馨于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发之山野,长于深谷;孑然独立,临寒而开;傲视霜雪,幽香袭人;气韵十足,质盖百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文房栽植,厅堂欣赏,诗词歌赋,挥毫泼墨,以寄托和抒发文人雅士的独特气质。就拿绘画来说,自古至今,描摹绘画兰花的作品不胜枚举,虽然不少已经轶失或者湮灭,然而还有众多流传下来的精美作品,让人叹为观止,赞赏不已。那么,迄今为止关于兰花的绘画,谁的兰花作品最佳呢?下面我们从众多的画作中,遴选出每个朝代的兰花代表作品,略微盘点。

(南宋 马麟 兰花图)

现存最早的兰花绘画,大概是南宋画家马麟的《兰花图》。马麟,生卒年不详,河中(山西永济)人,著名画家,“南宋四大画家”之一马远之子,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轩昂洒落,画风秀润处过于乃父。马麟这幅《兰花图》是一幅绢本水墨画,图中一株幽兰凌虚而出,具幽艳清冷之致,兰叶以细毫勾勒后填以浓墨,而花蕊先以淡笔轻勾,复加色线,设色清润。布局章法严谨,用笔简洁疏淡,花姿优美,清新雅致。(南宋赵孟坚《兰花图》)南宋描绘兰花当以赵孟坚为佳,赵孟坚(1199年-1264年),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擅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风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宋朝灭亡之后,他开始画兰花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这幅《兰花图》,画面上用墨绘兰二丛,呈放射状的兰叶参差错落,疏淡相宜,花叶纷披,各具条理,繁而不冗,工而不巧,颇有生意;运笔柔中带刚,用笔劲利,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清丽秀雅,含蓄隽永,整体构图淡墨微染,笔力刚劲,笔意绵绵,气脉不断,应该是赵孟坚画兰的经典之作。此画有作者诗词题跋“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从诗词来看,一葶一花,应该是春兰,阴历六月开花,反其道而行之,似乎在表明不随波逐流,以展现作者孤高脱俗的思想境界。元代画家顾敬(号灌园翁)补提诗一首:“国香谁信非凡草,自是苕溪一种春。此日王孙在何处?乌号当忆鼎湖臣。”以表达敬意。 (宋末 郑思肖 墨兰图)郑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以画“露根兰”著名,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这幅《墨兰图》,笔力刚劲,直抒胸臆,孑然独立,卓然不群。画右自题诗一首:“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翁”,所钤“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万古”印一方,反映了画家耿介刚直的品格,象征不妥协的文人气节。 (元赵孟頫 兰花竹石图)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这幅《兰花竹石图》明显地师承了赵孟坚的画法,将书法融入绘画,以自由舒展的笔调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 (元代 赵雍 《著色兰竹图》)赵雍(1289年-1369年),字仲穆,吴兴人,元代书画家,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次子,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饮中八仙图》等。这幅传世《著色兰竹图》,右下角画一坡石,用墨线勾出轮廓,略施皴擦,染以淡墨,富于立体感。石间一枝翠竹,虬曲而上,似在风中摇动,竹石下面画一簇兰花,葳蕤有生气。整体布局优美,姿态清雅,犹如竹兰在风中摇曳,清秀飘逸,生意盎然,然而清婉有余,节劲不足。(明 仇英 双沟兰花图)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吴门四家”,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这幅《双勾兰花图》,设色清雅,工整细腻,笔锋妩媚多姿,颇有情趣,然而略微缺乏境界。 明 文徵明 兰竹图(局部)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文徵明 兰竹图这幅兰竹图,用笔细腻,布局繁密,节奏舒缓,清雅秀丽,功力娴熟,韵味十足。 (明 马守真 素竹幽兰图)马守真(1548-1604年),明代女画家、诗人。小字玄儿、月娇,号湘兰,金陵人,秦淮名妓。以画兰之精、画兰之专而名扬江南,因此自号“马湘兰”。其作品工笔淡写,不注重对兰之外在形态的细致刻划,而重在通过对兰的描绘抒发内心之逸气,其笔下之兰具有脱俗的飘逸之气与野趣,与文徵明等人的花卉有着更多的相近之处。 (明 徐渭 墨兰图)徐渭(1521年-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绍兴府山阴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多才多艺,一生坎坷,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这幅兰花图是其写意代表作,肆意挥洒的笔法和沉着工整的书法题跋相得益彰,酣畅淋漓,恣意纵横,直抒胸臆,颇有横扫千军舍我其谁的之气势。自题诗:“秋水惟应漾白蘋,胭脂只合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清 郑板桥 兰花图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的兰竹石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郑板桥喜欢画盆兰,也常画峤壁兰、棘刺丛兰的兰花,飘逸潇洒,气韵飞动。他绘画的兰花,常常在山石上成簇丛生,或者单独成丛,通过笔锋的变化呈现出兰花叶子的容姿仪态,灵动而富于法度;利用焦墨来体现兰花的柔韧与筋骨,优美而有风采;花瓣采用淡墨勾画,掩映在兰花叶子之间,错落有致,形成很好的虚实关系,同时善于留白,整体构图空灵优美,蔚然成趣,欣赏郑板桥的兰花,能感受到流动的气韵和高雅的气节。 关于兰花绘画的作品还有很多,明清以后,兰花绘画传世作品也是非常丰富,经常有精品出现,风格迥异,众彩纷呈,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然而就关于兰花的姿态和神韵以及绘画技法来说,笔者认为当以郑板桥为佳,最能体现文人兰花画的神采和丰姿。 当然,笔者孤陋寡闻,见识浅陋,以管窥豹,只知皮毛,难免品评有失偏颇,敬请诸位方家指教,谢谢!2019/9/4榆木斋代众多著名画家之中,谁的兰花作品最佳?
枯木

v2-de74e99f55803429bedb67dd4889c87e_1440w.jpg
兰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文化传承,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花卉之一,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兰花同菊花、水仙、菖蒲一起被誉为“花草四雅”,可以说,兰花是最能代表文人气质的花卉。

v2-5b2fcd2bb2581f21d6241110db081e12_1440w.jpg
兰花具有端庄之相,飘逸之态,又兼王者之香,仙人之神;传浩气于宇宙,播芳馨于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发之山野,长于深谷;孑然独立,临寒而开;傲视霜雪,幽香袭人;气韵十足,质盖百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文房栽植,厅堂欣赏,诗词歌赋,挥毫泼墨,以寄托和抒发文人雅士的独特气质。

v2-729742464ea7badfd8b614b186e2a3e6_1440w.jpg
就拿绘画来说,自古至今,描摹绘画兰花的作品不胜枚举,虽然不少已经轶失或者湮灭,然而还有众多流传下来的精美作品,让人叹为观止,赞赏不已。那么,迄今为止关于兰花的绘画,谁的兰花作品最佳呢?下面我们从众多的画作中,遴选出每个朝代的兰花代表作品,略微盘点。



v2-052c052e2f6cf2b23fa851f1e8a6a44d_1440w.jpg
(南宋 马麟 兰花图)
现存最早的兰花绘画,大概是南宋画家马麟的《兰花图》。马麟,生卒年不详,河中(山西永济)人,著名画家,“南宋四大画家”之一马远之子,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轩昂洒落,画风秀润处过于乃父。
马麟这幅《兰花图》是一幅绢本水墨画,图中一株幽兰凌虚而出,具幽艳清冷之致,兰叶以细毫勾勒后填以浓墨,而花蕊先以淡笔轻勾,复加色线,设色清润。布局章法严谨,用笔简洁疏淡,花姿优美,清新雅致。


v2-ecec4f8e4e0ab1aa2aee894ac92b7182_1440w.jpg
(南宋赵孟坚《兰花图》)
南宋描绘兰花当以赵孟坚为佳,赵孟坚(1199年-1264年),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擅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风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宋朝灭亡之后,他开始画兰花来表示自己的清高。
这幅《兰花图》,画面上用墨绘兰二丛,呈放射状的兰叶参差错落,疏淡相宜,花叶纷披,各具条理,繁而不冗,工而不巧,颇有生意;运笔柔中带刚,用笔劲利,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清丽秀雅,含蓄隽永,整体构图淡墨微染,笔力刚劲,笔意绵绵,气脉不断,应该是赵孟坚画兰的经典之作。
此画有作者诗词题跋“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从诗词来看,一葶一花,应该是春兰,阴历六月开花,反其道而行之,似乎在表明不随波逐流,以展现作者孤高脱俗的思想境界。元代画家顾敬(号灌园翁)补提诗一首:“国香谁信非凡草,自是苕溪一种春。此日王孙在何处?乌号当忆鼎湖臣。”以表达敬意。


v2-8ce0b688c0db3e1ab27b274532ce1bb8_1440w.jpg
(宋末 郑思肖 墨兰图)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以画“露根兰”著名,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这幅《墨兰图》,笔力刚劲,直抒胸臆,孑然独立,卓然不群。画右自题诗一首:“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翁”,所钤“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万古”印一方,反映了画家耿介刚直的品格,象征不妥协的文人气节。



v2-77777438fc0de040eea14d8ab725e9b2_1440w.jpg
(元赵孟頫 兰花竹石图)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这幅《兰花竹石图》明显地师承了赵孟坚的画法,将书法融入绘画,以自由舒展的笔调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


v2-4b8c46e25a5d473fef11c1a830c78659_1440w.jpg
(元代 赵雍 《著色兰竹图》)
赵雍(1289年-1369年),字仲穆,吴兴人,元代书画家,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次子,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饮中八仙图》等。
这幅传世《著色兰竹图》,右下角画一坡石,用墨线勾出轮廓,略施皴擦,染以淡墨,富于立体感。石间一枝翠竹,虬曲而上,似在风中摇动,竹石下面画一簇兰花,葳蕤有生气。整体布局优美,姿态清雅,犹如竹兰在风中摇曳,清秀飘逸,生意盎然,然而清婉有余,节劲不足。


v2-248a642a4b550f38cadc047fdb9c3157_1440w.jpg
(明 仇英 双沟兰花图)
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吴门四家”,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这幅《双勾兰花图》,设色清雅,工整细腻,笔锋妩媚多姿,颇有情趣,然而略微缺乏境界。


v2-d48a4dfd16ee798cfc195d1edad14eb0_1440w.jpg
明 文徵明 兰竹图(局部)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v2-6dff9663973d57724b7a8ca19be6ff44_1440w.jpg
文徵明 兰竹图
这幅兰竹图,用笔细腻,布局繁密,节奏舒缓,清雅秀丽,功力娴熟,韵味十足。

v2-7f9b7c4ea5cdf7b20acc2174771323f8_1440w.jpg
(明 马守真 素竹幽兰图)
马守真(1548-1604年),明代女画家、诗人。小字玄儿、月娇,号湘兰,金陵人,秦淮名妓。以画兰之精、画兰之专而名扬江南,因此自号“马湘兰”。其作品工笔淡写,不注重对兰之外在形态的细致刻划,而重在通过对兰的描绘抒发内心之逸气,其笔下之兰具有脱俗的飘逸之气与野趣,与文徵明等人的花卉有着更多的相近之处。


v2-1e3abb295714f1b3f137da56a7caaf15_1440w.jpg
(明 徐渭 墨兰图)
徐渭(1521年-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绍兴府山阴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多才多艺,一生坎坷,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这幅兰花图是其写意代表作,肆意挥洒的笔法和沉着工整的书法题跋相得益彰,酣畅淋漓,恣意纵横,直抒胸臆,颇有横扫千军舍我其谁的之气势。自题诗:“秋水惟应漾白蘋,胭脂只合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v2-7a7e240147f902258a990de78ae4a541_1440w.jpg
(清 郑板桥 兰花图 )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v2-9f6255d484cacc34b1bc69b9a6ad9cb3_1440w.jpg
郑板桥的兰竹石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郑板桥喜欢画盆兰,也常画峤壁兰、棘刺丛兰的兰花,飘逸潇洒,气韵飞动。他绘画的兰花,常常在山石上成簇丛生,或者单独成丛,通过笔锋的变化呈现出兰花叶子的容姿仪态,灵动而富于法度;利用焦墨来体现兰花的柔韧与筋骨,优美而有风采;花瓣采用淡墨勾画,掩映在兰花叶子之间,错落有致,形成很好的虚实关系,同时善于留白,整体构图空灵优美,蔚然成趣,欣赏郑板桥的兰花,能感受到流动的气韵和高雅的气节。

v2-18811c575d62578c2bc34e3fda32564c_1440w.jpg
关于兰花绘画的作品还有很多,明清以后,兰花绘画传世作品也是非常丰富,经常有精品出现,风格迥异,众彩纷呈,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然而就关于兰花的姿态和神韵以及绘画技法来说,笔者认为当以郑板桥为佳,最能体现文人兰花画的神采和丰姿。

v2-1d31c60ddc13a90db80f3b64d050647d_1440w.jpg
当然,笔者孤陋寡闻,见识浅陋,以管窥豹,只知皮毛,难免品评有失偏颇,敬请诸位方家指教,谢谢!

v2-1360fd8fd2c4dac859c9f451bc7b2794_1440w.jpg

v2-799615a39bc514847a8cee4ae8f0c931_1440w.jpg

v2-5cdd8e2832eb58cda1a895cc39bcfcc0_1440w.jpg

v2-9609ba8e230d7fd5db6d31019cb06216_1440w.jpg

v2-c65b94262faaebf0d3673e4f74770a50_1440w.jpg

v2-e165916d56dc8f14204dab4bce5dace8_1440w.jpg

v2-6c203604c8d5096d0f54f7e3831b8f5f_1440w.jpg

v2-d9c03838d3df03143a549c33e1cc41e1_1440w.jpg

v2-e83ec7478afbc09767908bd4693aa5be_1440w.jpg

v2-f6c54db9d919502386198d7194dc2000_1440w.jpg

v2-57ea2b7371fe6b2298f22c2a61d4c594_1440w.jpg
2019/9/4榆木斋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