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他是唐伯虎老师,画风精美,用笔老辣,作品市值1.4亿美元

[复制链接]
26 0
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山水画艺术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按技法表现分为工笔山水画、写意山水画、没骨山水画。历代山水画流派纷繁,独成体系。周臣是明代美术史上的关键人物,他的山水画艺术对“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仇英绘画格调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史料对周臣身世的记载甚少,这对于探究周臣山水画艺术乃至明代中期的绘画不免是一种缺憾,但并不妨碍对周臣山水画艺术风格特征进行深入地探索。笔者认为,就中国画教学、研究、创作角度而言,周臣山水画艺术的笔墨语言对当代山水教学和艺术创作,有着不可低估的启示作用。
eaf81a4c510fd9f90ec9c3afcd2f3e2c2934a420.jpg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生年无确切的史料记载,主要艺术活动于明代成化至嘉靖年间。周臣早年拜于相邻陈暹门下,以职业画家的身份活跃于苏州画坛。周臣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特别是山水画尤为出色,与明初的戴进并驱。据书画理论家单国霖考证,最早记录周臣的是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所著的《四友斋丛说》:“周东村名臣,字舜卿,苏州人。其画法宋人,学马夏者若与戴静庵(进)并驱,则互有所长。未知其果孰先也,亦是院体中一高手。”
fd039245d688d43fa45c45389c1c381d0ff43b08.jpg

周臣存世的山水画代表作品多数属于而立之年至耄耋之年作品。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春山游骑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柴门送客图》、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松谷临流图》、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观瀑图》、济南博物馆收藏的《枫林停车图》、苏州博物馆收藏的《桃花源图》、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柴门送客图》、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竹柏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收藏的《毛诗图》、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收藏的《北凕图》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草堂梦仙图》等经典历作。
4afbfbedab64034f7522ea004ec193370b551dd5.jpg

周臣这一时期的绘画,基本还是以李唐、刘松年的笔法结构为主。主题意趣以雅集闲游、宴居访友的文人生活方式出现,可以明显看到文人绘画主题的影响痕迹。画面构图保持了全景山水的雄伟深远,山石树法严谨法度,一丝不苟,位置经营来龙去脉错落有致,铺陈节奏犹如宋元院体一般精致。
另一幅藏于南京博物院代表作《柴门送别图》,此图以杜甫《南邻》诗句中“相送柴门月色新”句意入画,描绘了杜甫和锦里先生真挚的友情。画面描绘主人送客出门,已经是新月高挂时分,船工已经在船头酣睡,可见主客相聚甚欢忘记了时间。画中用笔是典型的浙派风致,迅捷爽利,斧劈钉头披麻交替参用,刚柔相济,用墨一笔到底浓淡自然而生,可谓是精心之作。这是周臣将“院体画”与“文人画”的表现方式相融的绝佳代表作。
b3fb43166d224f4aadf7a7bde8f57a549822d138.jpg

明四家中的唐寅、仇英,皆为其门下高足。民间流传着周臣用自己画的螃蟹与唐寅抓的活螃蟹比试价值,来启迪唐寅跟他学画的故事。唐寅的画有院派风骨,且青出于蓝。学生名气高过了老师,在后来唐寅疲于应酬时,多请周臣代笔,周臣虽然嘴上不说,可是心里肯定不舒服,这或许就是成名的代价,没想到唐伯虎也有今天。
7e3e6709c93d70cfbaccec9119de3b06baa12b05.jpg

艺术市场上周臣的作品并不比唐寅的价格低多少。以1990年11月28日纽约佳士得拍卖品为例,同时拍有周臣和唐寅的作品,周臣的一幅山水画《江庐远眺》轴,以1.4亿美元成交,而唐寅的作品仅及这个价格的一半,当然,这也与作品本身的质量有关,一般说,唐寅的作品要比周臣的价格高一些,后人无不敬仰。
f703738da9773912346a078e181b6c1e377ae29f.jpg

周臣的另一个学生仇英,原本是个漆工,被文征明、唐寅发现后介绍到周臣处学习,周臣没有嫌弃他是漆工,而是欣然收为弟子,并悉心教导。周臣晚期的画风,在中期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在构图周密中透现清旷,用墨也趋于清秀。《桃花源图》(又名《桃源问津图》),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503d269759ee3d6d185baee3a21487244f4ade06.jpg

周臣被人们称为非院派的“院派”画家,是融进了文人绘画气质的院派传人。作为苏州的本地画家,在文人画的时代下,周臣吸收了“明四家”的“文人情愫”进行了新创作,出现了入世的文人画。他们在临摹宋元的基础上与写景结合,雅与俗相交融,特别是在山水画的图式和技法上,带有了个人特点,为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历史的贡献。周臣以后,他的两个徒弟唐寅和仇英,继续着师父周臣的努力,进行着职业画与文人画相融汇的创作,将文人画世俗化,同时摆正了元明以来,文人画中鄙视精工重彩、崇尚简洁、唯水墨至上的倾向,让中国的绘画走向了正常的发展轨迹,开拓了新的局面。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