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开启辅助访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席搜索
百度搜索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资讯
前沿
论坛
BBS
群组
Group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首席设计
»
论坛
›
设计漫话
›
绘画雕塑
›
王同愈视陆俨少为小友,陆俨少则奉其为真师 ...
王同愈视陆俨少为小友,陆俨少则奉其为真师
[复制链接]
2659
0
风雨
发表在
山水云石
2024-7-26 04:29:58
|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王同愈回苏州,熟人问他在南翔是否有朋友,他说有一个小朋友,能诗能画。这个王同愈口中的小朋友便是陆俨少。事实上,王同愈是陆俨少最实在的老师;只因王同愈有“生平不为人师”之约,于是就有了陆俨少拜师不成而为其“
小友”的故事。身为前清翰林的王同愈,在诗文、绘画上都影响到了年轻的陆俨少,使得陆俨少在其早期艺术道路上吸收到了充足的养分,从而形成了终其一生的治学思想
与
艺术规划——
“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将陆续为读者呈现陆俨少与其身边众多良师益友所发生的一段段民国往事,重温这位书画大家的艺术历程。
作为近现代中国山水画代表的陆俨少先生(1909-1993),以他独具个人面貌的“陆家山水”而广为世人所知,在承继传统,外师造化的基础上,开创发展了传统山水画中“勾云、画水、留白、墨块”等笔墨表现技法。同时,其“兼善”的治学理念,也使得他在人物、花鸟、书法、诗文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是书法上的成就,往往为其画名所掩。正是源于其书画兼善的全面修养,使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童中焘称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画家”。
陆俨少(1909—1983)
文人画是传统中国画重要的绘画风格与审美思想,与“院体画(画家画)”相对应,其主导了自宋代以降山水画的发展,并一直影响至今。文人画的最大特征是画家在专注于书画本身之外,亦要有着深厚的诗词文学功底,重视画外功,以笔墨语言表达文人意趣,重视“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四要素(陈师曾语)。
作为近代文人画代表的陆俨少,在学画的早期便嗜爱古文诗词,将读书、绘画、书法视为同等重要的事情,齐头并进,这在他后来提出的“四分读书,三分画画,三分书法”的治学思想中也可以看出其中端倪。了解陆氏的早年学艺经历,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思想观念的产生又离不开对他艺术生涯开端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王同愈。
王同愈先生(1855—1842)
王同愈,字文若,号胜之,别署栩缘,江苏苏州人,相传王阳明为其十世从祖。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十五年(1889)二甲二十二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未中举人前,曾先后在李金镛、吴大澂幕府中任幕僚,尤得吴氏倚重,遂著弟子籍。曾于光绪十七年、十九年两次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出使日本任参赞,未任满而归,召入吴大澂幕。甲午辽东战败后,王回京任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光绪二十三年(1897)秋,钦差外放湖北学政。进入民国后,退隐上海,以鬻书画为生,1925年夏卜居江苏嘉定南翔(今属上海市),深居简出,遗世独立。由于其前半生游幕和宦历丰富多彩,交游皆一时名臣巨宦、文人学者。当时在沪上与冯超然、吴湖帆、张毂年、陈巨来皆为谈艺相得之友,后来与陆俨少相识便是在他侨居嘉定南翔之时。
根据陆俨少《自叙》中所记,陆俨少与王同愈相识是在1927年,陆俨少的表兄李维城和王同愈的儿子王仲来之前在东北共事,所以经过李维城介绍,结识了王同愈,初去拜访之时,陆俨少还携带了几幅自己的山水作品,被王氏认为“可教”。陆俨少便有拜师之意,然因王老先生有“生平不为人师”之约,遂意欲拜师而不成。但后来,王同愈把陆俨少引荐至嵩山草堂门下,跟随有“三吴一冯”之誉的海上大家冯超然先生学画,也将陆俨少引向了专业画家之路。但在此后王陆二人的交往中,王对陆的书画诗文的学习指导,依然是关怀备至,不遗余力。
王同愈 《仿古山水》
陆俨少 《仿荆浩笔意》 1927年
在认识王同愈之前,陆俨少的学画基本都是以自学为主,比如在读小学时,得邻居赠送的《芥子园画谱》,开始自临学习中国画,后来考入澄衷中学以后,在图书馆借阅借临《中国书画集》,1926年中学毕业后入无锡美专,但因后来对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满意,遂上了一年便因故辍学,在家以自学为主。直到认识王同愈,才在书画道路上开始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这段虽无师名,但有老师之实的交往,对陆俨少以后的艺术生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同愈画宗董思翁、四王一路,上溯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尚,画面精工绝俗,明净雅洁。书法以唐楷为宗,关于王氏书法分析,万君超先生曾在《王同愈 · 1895》一文中有精到论述:
他从小就苦练欧(“四欧”碑)、虞(《庙堂碑》)楷书,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后来又研写《王居士砖塔铭》,用力极深。在清末推崇膜拜北碑的风尚中,他独尊初唐楷书,名闻书林。他的行书攻学王羲之(《兰亭叙》)、赵孟,灵扬多姿,名重一时,得者珍之。
王同愈有许多书法方面的真知灼见,后多辑录在《栩缘随笔》《栩缘文存》中,可惜无法在此予以详述。他也是碑帖鉴藏家,好友兼同年同乡叶昌炽、费念慈等皆是此道高人。
王同愈 《寒林图》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山水画尚在“四王”一路画风的笼罩之下,所以陆俨少学习山水画最早也以四王入手,在认识王同愈之后,有利于陆俨少进一步接触到明清四王一路山水画的精髓。关于王对陆的影响,我们在王同愈的《陆俨少临西庐长卷题记》一段文字中也可以有所体会,这段文字后来也收录在王同愈的外侄孙顾廷龙所编《王同愈集》中:
戊辰十月之望,儿子怀琛自浭阳归,携友人所藏西庐老人画卷索题。运笔空灵,设色古艳,诧为生平僅见,因简招超然、湖帆诸君子共赏之。超翁命其弟子陆君俨少对写一本,唐临晋帖,几欲敓真。年方冠,造诣已如此,恶能量其所致邪?装成,为记岁月于后。臈八栩缘题。
这件作品在陆俨少《自叙》中也有相关记载:
他的为人,给我影响很深,在学问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他有些收藏,如王石谷、王原祁等真迹都借给我临,还有一卷王烟客长卷真迹,浅绛设色,极精到,也给我临,临好之后,他给我题跋。我临的这个卷子保存至今,每一展示,回想前世怀念曷已。
可见王同愈在陆俨少山水画的学习上,虽无老师之名,但对陆俨少的学习还是关怀备至的,这对他早年学画的眼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民国时,摄影与印刷术并不如现在发达,也没有博物馆、美术馆的公开展示,画家如果想看到古代大家作品的真迹也是十分不易的。以前陆俨少学画大多是从珂罗版上临习,如《中国名画集》,觉得珂罗版比石印本好很多,有浓淡之分,如同见到真迹。但等见到真迹,才感觉珂罗版和真迹完全是两码事,因此,亦可见王同愈在学画中对陆俨少的提携影响之深。
陆俨少《荻岸如秋水》 1955年
当时由于王同愈在上海书画界地位很高,上门求字画的人很多,有时山水画便让陆俨少代笔,按张毂年的卖画润格付给陆俨少代笔费。
作为前清翰林,博学鸿词的王同愈在诗词古文上造诣很深,可以说在其书画成就之上,所以在影响陆俨少学画之余,王同愈对陆俨少的画外功夫,尤其是古文诗词的学习上也是给与了颇多指导。比如陆俨少喜欢杜甫的诗,读别家的诗都是选集,唯独是杜诗是通读的,而且从以后在避难川蜀的途中只带《钱注杜诗》,以及五十年代创作杜甫诗意图系列,尤其是为纪念杜甫诞辰一千二百五十周年而创作的《杜甫诗意百开册》,都可以看出陆俨少对杜诗的喜爱。是时,王同愈教陆俨少做诗,讲到做诗宜从五律入手,陆俨少就仿照杜甫《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做了《游王氏园林十首》,做完之后请一位乡里的秀才先生帮着修改,最后拿给王同愈看,王看过之后,表示还是原作好,秀才应该是你的学生,这对陆俨少学诗有了很大的鼓励。此后陆俨少一直坚持学诗做诗,包括与程景溪和徐邦达之间的诗词往来,及在避难川蜀期间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可为佐证。
陆俨少《天台石梁飞瀑 》 1961年
此外,陆俨少还随王同愈学习古文,如在《自述》中所记:
王老先生再教我做小品文,要我读《世说新语》。我因为学画山水,所以加看《水经注》《洛阳伽蓝记》,更多看柳宗元《山水记》《苏黄题跋》等,注意字不妄下,取其简要清通,明洁隽永。一画才成,辄题数行,二者互相发明,寄托遥深,成为有血有肉的组成部分,使览者心驰画外,同时又增加画面的形式美。
我们可以相信,正是有了早年这种古文诗词的功底,才使得陆俨少在绘画的文人画属性,尤其是题跋上有如此高的造诣。在同时代的画家题跋中,陆俨少的题跋可以说是高出同侪的,有时往往不看画,只在题跋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隽永清迈的文字,如在1972年冬所作《名山纪游册》中款识:
天目山特以林木胜,自禅源寺后,十里间,老干参天,绿荫如海。其上则老殿,迤西则狮子口,危屋数椽,背依峭壁,下临无地。每四山云起,蓊葧岚翠,回旋天风,萦青缭白,顷刻变换,蔚为奇观。谢天目狮子口并记。
读此段题跋,可以感受到其文字极具色彩感染力,犹如画卷一般的可读可赏,身临其境。这类文字在陆俨少的作品题跋中比比皆是,或论画,或写景,或叙事,皆能文辞质实,微言大义,颇有古风,此种经历和累积,使得陆俨少的作品多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画家作品中所缺少的诗性意境。
陆俨少《长松结夏》1955年
1932年,为躲避日寇侵犯上海,王同愈携家人暂避上海,待时局稍稳,陆俨少就在南翔写信告知王老先生,其中有一封书信写到:
节届中秋,江乡景好,红树丹枫,颇有诗情画意,大人何日归来,一领清景乎?
王同愈收到此信后很是高兴,回到南翔,对陆俨少说:“可惜你迟生了五十年,否则的话,你这样的文采,我将怂恿你应举求功名。”从王同愈早年担任学政的经历也可以看出他对陆俨少文采的欣赏和厚爱。王同愈回苏州,熟人问他在南翔是否有朋友,他说有一个小朋友,能诗能画。其实王老先生是陆俨少最实在的老师,就因为他一生不为人师,所以在名义上还是把陆俨少当做朋友。
1963年陆俨少五十岁时,摄于上海复兴中路旧家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王同愈在陆俨少早期学艺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对陆俨少书画、古文、诗词均有着启蒙意义的引导意义,正是源于其扎实的艺术人文修养,奠定了后来陆俨少在书画道路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此外,在为人处世层面也隐约感到王同愈对他的影响。如四十年代陆俨少与宋文治相交,宋文治对陆俨少的书画艺术十分倾倒,几次提出欲拜陆俨少为师,由于陆俨少对王同愈“不为人师”的教导印象极深,所以未允所请,后来将宋引荐到吴湖帆门下,然对宋文治的书画指导亦毫无保留。从这件事亦可以看出王同愈对陆俨少的影响之深。
陆俨少 《行草自作诗一首(怀王同愈)》1991年
关于王同愈对陆俨少的影响,陆在《自叙》中也有文字记述:
我得到王同愈先生的指导,一面读书,一面写字,和画分头并重,互相促进。我自己有一个比例,即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我知道的东西不多,不会琴,不会棋,也不会其他娱乐,只有此三者有癖嗜,而且常常鞭策自己,要学得好一点,把诗、书、画三者,当作我一生的寄托,锲而不舍,定下目标,以不辜负诸位老前辈的期望。
1937年抗战爆发,陆俨少携家避难川蜀,王同愈则避居上海,往来渐少。1941年王同愈先生口诵陆游《示儿诗》而逝,享年八十六岁。时值陆俨少正在重庆,1946年东归后,陆俨少几次前去王同愈墓地扫祭。直到1990年,陆俨少八十一岁之时,自作诗《怀王同愈丈》五律一首:
长怀夫子隽,历历记犹新。德业不泯没,言谈见本真。迟回江上路(丈旧居在吴松江上),惭愧眼中人。未有涓涘报,如今老病身。
(原标题为:《学贵得真师:陆俨少与王同愈》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回复
转播
评分
分享
搜索
本版
帖子
群组
用户
热搜:
首席设计
金鼎装饰
版块推荐
百宝箱
My 布拉格
无边框Z9
Z9Max
Z9mini
nubia动态
问题 & 建议
资源分享
爱拍
同城会
牛仔生活
查看论坛所有版块>>
每日签到
论坛任务
摄影技巧
跳蚤市场
互助问答
论坛导读
申请内测
红包中心
每日摇一摇
活动中心
网站地图
官方旗舰店
图文热点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握竹叶的叠加
画竹叶的技巧有哪些
画竹叶也可以用墨去表现,画竹叶时通过墨色变化能表现出其淡雅高洁的品格,也可适当增
董寿平竹子国画作品集
中国画中的竹子,其美感往往源自墨色的巧妙运用。墨,这个深邃而神秘的元素,在中国画
髡残山水画,是遗民泪与禅门钟声在宣纸上的
髡残的山水画,是遗民泪与禅门钟声在宣纸上的一场悲壮涅槃。这位石溪和尚笔下的峰峦,
古代众多著名画家之中,谁的兰花作品最佳?
枯木 兰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文化传承,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花卉之一,梅、兰
更多
精华推荐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
画竹叶的技巧有哪些
董寿平竹子国画作品集
髡残山水画,是遗民泪与禅门钟声在宣纸上的
古代众多著名画家之中,谁的兰花作品最佳?
清画│渔樵耕读伴双清,远寺夕照北固山
没骨花卉创始人|恽寿平
浅释谢赫“六法论”
更多
社区学堂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
画竹叶的技巧有哪些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
《竹韵》墨竹子国画中锋画竹竿侧锋刷竹叶掌握竹叶的叠加
画竹叶的技巧有哪些
画竹叶也可以用墨去表现,画竹叶时通过墨色变化能表现出其淡雅高洁的品格,也可适当增
董寿平竹子国画作品集
中国画中的竹子,其美感往往源自墨色的巧妙运用。墨,这个深邃而神秘的元素,在中国画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在线客服
客服微博
产品咨询
售后中心
关注我们
手机客户端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400-800-8888
周一到周日 8:30-20:30 (全年无休)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8-2015
首席设计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30015号-5
客服QQ: 2977316640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