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点景是指在中国山水画中,除了山、水、树等自然景观之外,为了丰富画面内容和表达特定意境而添加的各种人物、建筑、动植物等元素。点景不仅是山水画中的点缀,也是画家表达情感、寄托寓意、描绘生活的重要手段。 点景的元素多样,可以是以下几种: 人物:画中的人物通常是点睛之笔,可以表现画家的情感或作品的主题,如渔夫、游客、僧侣、文人等,他们或Activity、或静坐、或行走,为画面增添生机和故事性。 建筑:古建筑、亭台楼阁、桥梁等建筑物,不仅为画面提供了垂直的线条,也常常作为画面构图的焦点,同时还能反映出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动植物:如飞鸟、走兽、昆虫、花草、树木等,它们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体现季节变化和自然生机。 交通工具:如船只、车辆等,它们在画面中起到了流动的线条作用,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符号:如石碑、摩崖石刻、古玩器物等,这些文化符号可以增加画面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深度。 点景的安排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又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感和意境的营造。合理的点景可以使山水画更加生动、有趣,也能更好地传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在进行山水画点景安排时,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九点—— 1、主题明确: 在创作山水画时,首先要确立画面的主题,点景的安排应围绕主题展开。例如,若画面主题为秋景,则点景应选择秋天的元素,如红叶、黄叶等,以及相应的活动人物,如悠闲的行人、劳作的农民等,表现秋季红树苍山、光彩鲜润的明艳景致。 2、 主次分明: 在安排点景时,要分清主次,避免与主体抢夺视觉焦点。主体可能是山、水、树等,点景则为主要的辅助元素。例如,在以山为主要主体的画面中,可以在山脚下安排一些房屋、船只等元素,既丰富了画面,又不会抢夺山的视觉焦点。 3、符合自然规律: 点景的安排应符合自然规律,如大小、高低、前后、疏密等。在安排树木时,应考虑到树木的生长规律;在安排建筑时,应考虑到建筑的结构和比例。 4、节奏与韵律: 点景的安排应注意画面的节奏与韵律,通过大小、高低、前后、疏密等对比和变化,使画面更具观赏性。例如,在安排线条时,可以采用曲线与直线的对比,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5、情感表达: 画家可以通过点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来展现画面的情感氛围,如欢快的、悲伤的、宁静的等。 6、时代特征: 点景应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如人物的服饰、建筑的风格等。这不仅丰富画面内容,也能让作品具有时代价值。例如,可以描绘古代的文人墨客、农民劳作等场景,展现历史的厚重感。 7、文化内涵: 山水画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文化内涵的体现。点景中可以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古诗词、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增加画面的文化底蕴。 8、技术运用: 点景的绘画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树木的穿插、建筑的透视、水面的波纹等,都需要画家熟练掌握。在安排点景时,可以运用不同的技法来表现不同的质感、空间感等。 9、互动关系: 点景之间、点景与主体之间应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在画面中安排一些人物活动,如渔夫捕鱼、行人对弈等,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在山水画的点景安排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审美、技巧和文化素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原文,品味我的冰雪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