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建筑装饰

初学山水画入门教程:笔法的运用

[复制链接]
29 0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可以概括为笔法和墨法两种,同时又因为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工具为毛笔,所以其笔法、墨法又离不开书法的用笔,书画同源的理念一直贯穿于中国画的表现始终,山水画也不例外。因此中国画的技法,实际上就是画家运用毛笔的各种方法,毛笔因画家的才情修养而产生不同的用笔、用墨技法。具体讲笔法,即是各种线条的表现方法,而墨法,则是如何用水的方法,由于用水的多少产生了浓、淡、干、湿种种深浅不一的变化。


行笔要领


行笔离不开执笔,执笔方法和书法写字相同,但不如书法执笔严格,可以根据习惯临时变换。不过作为初学者还需要掌握其基本的要领。如握笔时不要太紧或太实,即常说的指实、掌虚、腕平,行笔时五指齐力,将力通过五指的运势最后集中到笔尖上,不要刻意,加上腕、肘、肩、身互相配合,力求自然。笔本身分为笔尖、笔身和笔根,在画画时往往都要用到。具体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须意在笔先,行笔时以意使笔,不可为笔所使,收笔后方能因意成象,所画物象才可打动他人,画面意趣自然天成。


主要笔法


优秀的用笔一定包含了力度、厚度、节奏及趣味等综合因素,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具体运笔方法从运笔方向上可归纳为中锋、侧锋、顺锋、逆锋,从运笔的势态上可以分为露锋、藏锋、拖锋、散锋等区别,其中又以中锋用笔最为重要,中锋用笔犹如所有用笔中的主心骨,堂堂正正,正气凛然,其他用笔都由它变化而成。


笔墨技法


虽然近现代画坛对于笔墨的争论一直不休,不过以基本概念来理解,笔墨的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认识,广义的笔墨是指画面呈现出的整体意象或意境,传达了传统国画的人文精神;狭义的笔墨则特指一幅画而言具体的用笔和用墨技巧。


1、中锋


中锋运笔,要求笔管完全垂直于纸面,行笔时速度要慢,锋尖要处于墨线中心,这样画出的线条如钢筋或圆柱形,挺劲有力,圆厚饱满,讲究书法圆转厚重的用笔,清代之前的画家多注重此法以求圆厚,通常用于白描勾勒及物象的轮廓处,不过行笔过慢时要避免僵滞的毛病。


1e30e924b899a90145146c650f3d0a760308f5f0.jpg
中锋用笔


2、侧锋


行笔时锋尖侧向一边,使笔尖、笔腰同时侧倾于纸面一侧着力,所画线条宽扁多变,变化丰富,有时出现一面光滑、一面成锯齿形的形态。在山水画中多用于山石结构的皴擦,以表现山石的体积和质感,行笔不可过快,以避免线条薄气,明清画家对此法擅长。


顺锋、逆锋则是方向不同,笔根在前,笔尖尾随,反之为逆,顺锋为勾,逆锋为勒。顺锋有时也采用拖笔运行,画出的线条有轻快灵动之感,云水的勾勒可用此法。逆锋运笔,笔管有时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呈逆势,所画线条会产生干笔飞白,这种点与线会有苍劲、生辣、古拙的笔墨趣味,通常树干和山石的写意可尝试用此法。


8718367adab44aed75eb2890a2b4870ca08bfb56.jpg
侧锋用笔


5882b2b7d0a20cf45c6739c264a14b3badaf9969.jpg
顺锋用笔


2e2eb9389b504fc2d8b7e32ff775e71c91ef6d60.jpg
逆锋用笔


3、露锋


行笔时点与画、横与竖的笔锋外露,给人以劲挺力拔之感,如树法中柳条便是露锋运笔。


d50735fae6cd7b8991e0cc241d8c42aad8330e39.jpg
露锋用笔



4、藏锋


行笔时笔锋要含藏在线条之中,欲下先上,欲右先左,即所谓的“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书法中称之为“一波三折”,这样的线条沉着含蓄,有厚度,多用于工整山石的勾勒和点景人物、舟桥及房舍。


8601a18b87d6277fef5494a83a901f3de824fc15.jpg
藏锋用笔


5、拖锋


拖锋也叫拖笔,笔尖侧卧于画面上,手轻握笔杆顶部,拖笔前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但速度不可太快,快则会轻浮松散,八大山人勾勒线条多用此法。


f9dcd100baa1cd110aa57c2fabbac8f1c2ce2de6.jpg
拖锋用笔


6、散锋


笔锋散开,所画笔痕虚灵轻松,丰富飘逸,近代画家潘天寿多擅用散锋画大面积的山石。


9a504fc2d562853572ce395e824776cba6ef63dc.jpg
散锋用笔


我们都知道“书画同源”,学画者平时要注重书法的练习,很多画家有一个在画前先练习一会儿书法的习惯,既是书法功课的补习,也是对书法用笔的体会和画前的预热,一举多得。对楷、篆、行、草都要练一点,这样画画行笔时才可做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

图文热点

更多

社区学堂

更多

客服中心

400-800-8888 周一至周日 8:30-20:30 仅收市话费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关注官方微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