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山水画毛笔作画步骤
◇ 全流程概述
掌握山水画毛笔作画的全流程需深思熟虑,确保每笔生动,融入个人感情,体现画面的远近虚实。毛笔作画,看似简单,实则极具挑战。由于笔墨在宣纸上的痕迹无法抹去,每一笔都需深思熟虑,确保形象生动、远近虚实得当,同时融入个人情感。古人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这要求我们在运笔时,对轻、重、虚、实、强、弱、浓、淡、干、湿等细节都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唯有全神贯注,方能画出佳作。
◇ 勾线技巧
勾线是重要步骤。在山水画中,勾线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对于能够用线条概括的地方,我们需要分清主次,先勾出主要的线条,再逐步添加次要的。在勾线时,应使用重墨,力求线条明确、肯定,一气呵成。遇到不满意的笔触,不必惊慌,待整体画面勾勒完毕后,再进行细致的调整和修饰。
◇ 皴擦技法
皴擦补充勾勒。皴擦是对线条勾勒的进一步补充,旨在更生动地描绘山石的纹理、转折,以及树干和建筑物的立体感和质感,从而丰富画面的层次。需要注意的是,“皴”与“擦”在技法上并无本质区别,主要区别在于笔触的大小和轻重的不同运用。
◇ 点染技法
点染需多次细致调整。在勾皴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笔法的点染来进一步丰富画面的细节,从而逐渐呈现出整体的艺术效果。点染时,应运用水分充足的笔触进行绘画,避免大面积的随意涂抹。同时,要巧妙地留出空白,即所谓的“活眼”,以增加画面的透气感和生动性。点染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细致调整,因此,务必保持耐心,待第一遍干透后再进行第二遍的点染,以防止出现脏乱、软弱或呆板等不佳效果。
◇ 整合全局
李可染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规律。在绘画过程中,李可染先生提出了一个宝贵的经验,他称之为“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创作规律。这意味着,起初画面上的笔墨是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地逐步丰富,但这一阶段往往会出现局部与局部之间的不协调,即所谓的“碎”和“花”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运用小笔触进行细致的调整,避免急于求成的大笔涂抹,从而确保各个局部能够和谐地集结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需要有一个凝聚力的中心,即“画眼”,它如同人的眼睛一般,是心灵的窗户,对于传达画面的神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整合全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画眼”的核心地位。
◇ 着色时机与步骤
着色应在墨色丰富时进行。在墨色逐渐丰富,达到近乎色彩的感觉时(通常墨色覆盖达到90%以上),便是考虑染色的合适时机。若过早上色,可能会破坏墨色的层次。而当墨色充分渲染后,再适度添加色彩,往往能获得“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和谐美感。此外,在绘画过程中,铅笔稿的勾勒也至关重要。动笔前需心中有数,明确哪些位置需要留白以表现雪的效果。在墨稿绘制完毕后,进行整体调整,以确保画面的和谐统一。在完成天空和水域的着色后,接下来可以着手渲染远处的山峦。使用赭石墨为山体铺上淡淡的色彩,同时注意留出雪白的山巅,以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随后,运用花青墨将山上的树木精心渲染,使得山峦更显生机与活力。在渲染完远处的山峦后,整个画面已初具规模。此时,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为作品题上相应的款识,并盖上铃印,以示完成。这一步不仅是对自己创作的认可,也是为作品增添更多艺术气息的重要环节。
|